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自由主義與教育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Liberalism and Education
作者: 徐宗林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自由主義盛行於十八世紀法國大革命時期;當時自由主義的學者們深信天賦人權的說法,認為人類是普遍平等的。此一平等理論,並不是根據基督教教義中神對其子民的平等說,而是依據自然狀態中人是平等的理論。自由主義的學者認為,假如世間真有不平等的存在,那麼,不平等的教育實施是要負一些責任的。法國大革命期間,學者如聖法鳩(Louis Michel Lepeletier de Saint Fargeau)及魯伯斯比(Maximilien de Robespierre)曾提議所有的男女兒童,均應強迫進入學校就讀,由政府支應各項教育經費。他們以為孩子要有同樣的服裝、同樣的食物及同樣的教育。教育家盧梭(Jean Jacques Rousseau)及康多塞(Marquis de Condorcet)則注意到教育上的平等,乃是對個人的稟賦作最大的發展。一般而言,自由主義強調教育的平等,個人潛能最好的發展,自由實施教育,教育的自主性、獨立性,教學的自由、學習的自由,教育權的積極推廣,以及教育的實際不應受其他政治團體或宗教團體的干預等,對於當時及其後的教育設施,曾發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自由主義與教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