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三民主義教育實施原則〕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伍振鷟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三民主義教育實施原則〕係於民國二十年(1931)九月中國國民黨第三屆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一五七次常務會議通過;係依據民國十八年公布的〔中華民國教育宗旨及其實施方針〕與民國二十年國民會議通過的〔教育實施趨向案〕而訂定。其內容分為八章,每章又分目標、課程、訓育、設備等四項。各章的主題分別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師範教育、社會教育、蒙藏教育、華僑教育及關於留學生之派遣。
  〔三民主義教育實施原則〕的主旨,在於以三民主義的精神,融會貫通於全部教育活動之中,以確立三民主義的教育政策,培養國民正確的社會觀與人生觀,由中華民族的自救自衛而至於濟弱扶傾,由新中國的建設而至於大同社會理想的實現。此項原則示教育以應取之方針,並導教育以應由之道路;計畫雖遠,而著手自近,理想雖高,而辦法卻具體。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三民主義教育實施原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