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鞭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ㄧˇㄆㄧˊㄊㄧㄠˊㄓˋㄔㄥˊㄩㄥˋㄌㄞˊㄑㄩ使ㄕˇㄋㄧㄡˊㄇㄚˇㄉㄥˇㄕㄥㄎㄡˇ˙ㄉㄜㄑㄧˋㄐㄩˋㄖㄨˊ:「ㄆㄧˊㄅㄧㄢ」、「ㄇㄚˇㄅㄧㄢ」。
  2. ㄔㄨˇㄈㄚˊ˙ㄉㄜㄑㄧˋㄐㄩˋㄖㄨˊ:「ㄐㄧㄠˋㄅㄧㄢ」、「ㄓㄨˊㄅㄧㄢ」。
  3. ㄙㄨˊㄔㄥㄒㄩㄥˊㄒㄧㄥˋㄉㄨㄥˋㄨˋ˙ㄉㄜㄕㄥㄓˊㄑㄧˋㄍㄨㄢㄖㄨˊ:「ㄋㄧㄡˊㄅㄧㄢ」、「ㄏㄨˇㄅㄧㄢ」、「鹿ㄌㄨˋㄅㄧㄢ」。
  4. ㄩㄥˋㄅㄧㄢ˙ㄗㄔㄡㄉㄚˇㄖㄨˊ:「ㄅㄧㄢㄉㄚˇ」。
  5. ㄔㄥˊㄔㄨㄢˋ˙ㄉㄜㄅㄠˋㄓㄨˊㄖㄨˊ:「ㄅㄧㄢㄆㄠ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鞭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iān
解釋:
  1. 一種皮製的長軟器具,用來驅使牲口或打人。
    【例】馬鞭、皮鞭
  2. 一種古代的兵器。以鐵打造,有節,無刀刃。
    【例】鋼鞭
  3. 指長條形類似鞭子的物品。
    【例】教鞭
  4. 成串的爆竹。
    【例】鞭炮
  5. 用鞭子抽打。
    【例】鞭打、鞭屍
  6. 俗稱雄性動物的生殖器官。
    【例】牛鞭、鹿鞭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iān
解釋:
[動]
以鞭子抽打。如:「鞭打」、「鞭屍」。《說文解字.革部》:「鞭,毆也。」《浮生六記.卷二.閒情記趣》:「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名]
1.一種皮製的長軟器具,用來驅使牲口或打人。如:「馬鞭」、「皮鞭」、「鞭長莫及」。也稱為「鞭子」。
2.一種古代的兵器。以鐵打造,有節,無刀刃。如:「鋼鞭」、「竹節鞭」、「三棱鞭」。
3.成串的爆竹。如:「鞭炮」。《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兩掛千頭百子旺鞭,放得震地價響。」
4.指長條形類似鞭子的物品。如:「教鞭」。
5.俗稱雄性動物的生殖器官。如:「牛鞭」、「鹿鞭」。元.關漢卿《裴度還帶》第四折:「今宵洞房花燭夜,試看狀元一條鞭。」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pia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一種皮製的長軟器具,用來驅打人或牲畜。也泛指有類似功能的東西。
  2. [[名] ] 雄性動物的生殖器。
音讀: pin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一種皮製的長軟器具,用來驅打人或牲畜。也泛指有類似功能的東西。
音讀: mi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