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家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rú jiā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儒家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rú jiā |
解釋:
1.先秦時期的一個思想派別,以孔子為宗師,主張禮治,強調倫常關係。後亦指崇尚孔孟之說或性理之學的學者。《漢書.卷三○.藝文志》:「儒家者流……游於六經之中,留意於仁義之際,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三國志.卷一六.魏書.任蘇杜鄭倉傳.杜畿》:「今之學者,師商、韓而上法術,競以儒家為迂闊,不周世用,此最風俗之流弊,創業者之所致慎也。」 2.讀書人家。唐.元稹〈高允恭授侍御史知雜事制〉:「允恭始以儒家子能文入官,在監察御史時,分務東臺,無所顧慮。」《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二:「福善禍淫,天自有常理。爾是儒家,乃昧自取之理,為無益之求。」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儒家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屬性: | 名 |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對應華語: | 儒家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儒家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