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訴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ㄒㄩˋㄕㄨㄛㄖㄨˊ:「ㄙㄨˋㄕㄨㄛ」、「ㄙㄨˋㄩㄢˋ」、「ㄙㄨˋㄎㄨˇ」。
  2. ㄎㄨㄥˋㄍㄠˋㄖㄨˊ:「ㄕㄤˋㄙㄨˋ」、「ㄎㄨㄥˋㄙㄨˋ」、「ㄑㄧˇㄙㄨˋ」。
  3. ㄑㄧㄡˊㄓㄨˋㄐㄧㄝˋㄩㄥˋㄖㄨˊ:「ㄙㄨˋㄓㄨㄨˇㄌㄧˋ」、「ㄙㄨˋㄓㄨㄈㄚˇㄌㄩˋㄒㄧㄥˊㄉㄨㄥ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陳述、申說。
    【例】告訴、傾訴、互訴衷情
  2. 控告、告狀。
    【例】起訴、上訴、訴訟
  3. 求助、藉用。
    【例】訴諸武力、訴諸法律行動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陳述、傾吐。如:「告訴」、「訴說」、「互訴衷曲」。《文選.潘岳.寡婦賦》:「潛靈邈其不反兮,殷憂結而靡訴。」唐.白居易〈琵琶行〉:「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意。」
2.告狀、控告。如:「起訴」、「上訴」。《漢書.卷十.成帝紀》:「刑罰不中,眾冤失職,趨闕告訴者不絕。」《新唐書.卷一一六.王綝傳》:「始,部中首領沓墨,民詣府訴,府曹素相餉謝,未嘗治。」
3.詆毀。《左傳.成公十六年》:「取貨于宣而訴公于晉侯,晉侯不見公。」《三國志.卷一四.魏書.郭嘉傳》:「初,陳群非嘉不治行檢,數廷訴嘉,嘉意自若。」
4.求助、藉用。如:「訴諸武力」。
[名]
姓。如漢代有訴梵。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sòo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陳述實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告狀、控告。《說文解字.言部》:「訴,告也。」《漢書.卷一○.成帝紀》:「刑罰不中,眾冤失職,趨闕告訴者不絕。」《新唐書.卷一一六.列傳.王綝》:「始,部中首領沓墨,民詣府訴,府曹素相餉謝,未嘗治。」

2. 陳述、傾吐。如:「告訴」、「訴說」、「互訴衷曲」。晉.潘岳〈寡婦賦〉:「潛靈邈其不反兮,殷憂結而靡訴。」唐.白居易〈琵琶行〉:「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意。」

3. 詆毀。《左傳.成公十六年》:「取貨於宣而訴公於晉侯,晉侯不見公。」《三國志.卷一四.魏書.程郭董劉蔣劉傳.郭嘉》:「初,陳群非嘉不治行檢,數廷訴嘉,嘉意自若。」

4. 求助、藉用。如:「訴諸武力」。

5. 姓。如漢代有訴梵。

注音: ㄙㄨ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訴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臺灣台語 相關臺灣客語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