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不透光率監測器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Opacity Monitors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為監測空氣中粒狀污染物污染情形之儀器。偵測方法乃以該物質對光線的吸收(absorption)、散射(scattering)及折射(refraction)所造成的影像面積及密度來區分等級及定量。當光線通過不透光物質時會被吸收、散射及折射,此過程會產生一種不同明暗強度的影像,接著以類似馬賽克的方式表現出光線被吸收、散射及折射後不同的光強度,經由電子訊號的轉換及影像定量處理器的分析可獲得此不透光物質光學特性方面的完整訊息。一般用於污染源排放管道之監測,其管制標準為不透光率小於20%;惟起火或停車期間,其六分鐘不透光率限值可達40%。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不透光率監測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