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事前比較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A Priori Comparisons
作者: 吳裕益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在較嚴謹而且事先就有理論基礎或假設作為引導的實驗研究,研究者常事先根據其假設選擇好要比較某幾對特定的平均數之間是否有顯著差異,用來考驗所提出的假設。像這樣研究者在進行蒐集資料之前,便根據理論提出研究假設,並事先計畫好要對某幾對特定的平均數差異進行比較,就屬於「事前比較」。在此種情況下,不管有無進行變異數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或不管ANOVA的結果是否達到顯著水準,均需進行計畫中的那些比較。事前比較α的觀念單位通常是個別的「比較」。
  事前比較常採用正交比較(orthogonal comparisons),但有時也採非正交比較(nonorthogonal comparisons)。例如,「鄧奈特tD考驗」(Dunnett's tD test)裡各個實驗組均要與控制組比較,便屬非正交事前比較。
  非正交事前比較以「鄧恩多重比較法(Dunn's multiple comparison test)」為最方便且較常被使用。這種方法有時稱為「龐費洛尼不等式」(Bonferroni inequality),為最方便且較常被使用的方法。此種方法事實上是將整個實驗的錯誤率α予以分割,平均分配給C個比較中的每一個比較,亦即每一個比較的錯誤率均不得大於α/C。例如,做五個非正交事前比較時,每個比較定α=.01,使整個實驗的α不超過.05。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事前比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