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交替水深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alternative depth
作者: 楊德良
日期: 2002年12月
出處: 力學名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當渠道之斷面及流量固定時,如果把水深與比能(參見specific energy)之關係畫在一圖上,可得比能曲線,如附圖所示。
  每一固定流量,除了在臨界狀態,每一特定之比能,將可對應兩個不同之水深,如低水位y1與高水位y2。低水位稱為高水位之交替水深,高水位亦稱為低水位之交替水深。在比能最小的點,兩個交替水深重合為一,此時稱為臨界狀態,其水深稱之為臨界水深(參見critical depth)。因此交替水深,一個大於臨界水深,另一個則小於臨界水深。當水深大於臨界水深時,流速小於臨界流速(參見critical velocity),其流況為亞臨界流。反之,如果水深小於臨界水深,則流速大於臨界流速,而流況則變成超臨界流。因此在固定流量下,這兩個交替水深,較小者發生於超臨界流,而較大者則出現於亞臨界流。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交替水深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