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用後評估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作者: 陳格理
日期: 2012年10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用後評估是一種瞭解建築環境使用性的研究工作。它是美國在1960年代社會科學家和行為科學家希望對人造環境(建築與城市)進行瞭解,所研發出來的一種研究理念和方法,特別受到環境行為學者的重視,並成為建築學者探究建築環境構築成效的一種工具。用後評估是針對人造環境(建築物、建築群、景觀)的使用者、管理者或關係人進行調查,以瞭解研究對象的使用狀況和其中人與環境的關係,以便對當初的規劃(目標、經費、規範)、設計(創意、問題解決)與施工(方式、過程、條件)進行檢討。評估的最終目的是將評估結果作為該類型建築未來在規劃、設計和施工時的重要參考,以期能修正缺失提高效能。換言之,這是一種回饋性的研究,重在提升專業工作的品質。建築用後評估與建築評論有明顯的差異性,特別是在客觀、學理、方法和時效性等方面,最特別的是評估工作必須有明確的評估準則,它是用以衡量評估資料的關鍵因素。評估的時間以該建築環境開始使用後半年至一年為最佳,超過時間則建築環境多已開始進行調整,失去當初完工時的原樣而影響到評估的意義和正確性。評估工作的研究方法有觀察、調查、訪談、圖記以及資料分析等,端視評估對象的規模和內涵而定,重在獲取合理、公正、客觀和完整的結果。一般而言,評估工作會運用多種統計工具以獲取較佳的計量性成果。用後評估的規模視對象大小、評估範圍、評估要求、評估時間、評估經費而定,它也影響著研究方法的選擇和運用。用後評估的研究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是否重視建成環境永續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圖書館的用後評估可以將服務規範、服務條件、服務設施(空間、設備、環境)、設計因素、使用狀況、管理方式、發展結果等為列為評估主題,以使用者(讀者、館員、訪客、行政人員)的反應進行評估研究。Preiser,W. F. E.,Rabinowitz, H. Z.,and White, E.T. (1988).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New York: Van Mostrand Reinhold Co.Zimring, C. (2002). Postoccuapancy evaluation: issues and implementation. In R. B. Betchel and A. Churchman(Eds.). Handbook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Inc.陳格理(1992)。建築用後評估在美國發展之探討。在東海大學建築系主辦,建築理論與應用研討會,臺中市。
參考資料:
Preiser,W. F. E.,Rabinowitz, H. Z.,and White, E.T. (1988).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New York: Van Mostrand Reinhold Co.Zimring, C. (2002). Postoccuapancy evaluation: issues and implementation. In R. B. Betchel and A. Churchman(Eds.). Handbook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Inc.陳格理(1992)。建築用後評估在美國發展之探討。在東海大學建築系主辦,建築理論與應用研討會,臺中市。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用後評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