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低成就資優學生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right Underachiever
作者: 王振德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資賦優異學生中,有些雖然智商很高,但在學校的學業表現卻比預期的成就水準低落,稱之為「低成就資優學生」。造成資優學生低成就的原因,主要包括四方面:(1)學生個人的因素:缺乏學習動機與興趣、情緒困擾、自我觀念低落、不良的學習習慣等;(2)學校教育因素:如學制缺乏彈性、課程教材沒有挑戰性、不良的師生關係或同儕關係;(3)家庭環境因素:如不利的社會經濟背景、父母不當的教育態度、不良的家庭氣氛;(4)學習障礙影響等。低成就資優學生除了在學業上表現欠佳外,亦常表現一些行為問題,如反抗權威、人際關係欠佳、不能如期完成作業、在團體中有退縮的傾向、無法集中注意力、惡作劇等。
  低成就資優學生具有發展的潛力,學校若能給予適當的輔導,將可促使其才能充分發展,裨益個人,造福社會,以免人力資源的浪費。因此,低成就資優學生的輔導近來逐漸受到關切,亦為資優教育的重要課題。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低成就資優學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