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側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ㄆㄤˊㄅㄧㄢㄖㄨˊ:「ㄌㄧㄤˇㄘㄜˋ」、「ㄘㄜˋㄇㄧㄢˋ」、「ㄙㄨㄟˊㄕˋㄗㄞˋㄘㄜˋ」。
  2. ㄒㄧㄝˊ˙ㄓㄜㄖㄨˊ:「ㄘㄜˋㄕㄣㄦˊㄍㄨㄛˋ」、「ㄧㄣˇㄖㄣˊㄘㄜˋㄇㄨˋ」、「ㄘㄜˋㄦˇㄑㄧㄥㄊㄧㄥ」。
  3. ㄆㄧㄢㄖㄨˊ:「ㄐㄧㄢˋㄑㄩㄢˊ˙ㄉㄜㄐㄧㄠˋㄩˋㄅㄨˋㄧㄥㄓˇㄕˋㄘㄜˋㄓㄨㄥˋㄩˊㄓˋㄩˋ˙ㄉㄜㄈㄚㄓㄢ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側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旁邊。
    【例】兩側、側面、隨侍在側
  2. 傾斜。
    【例】側身、側耳傾聽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旁邊。如:「兩側」、「隨侍在側」。《晉書.卷四三.王戎傳》:「嘗與群兒戲於道側。」
2.不正。《書經.洪範》:「無反無側,王道正直。」《莊子.列禦寇》:「醉之以酒,而觀其側。」
[動]
1.傾斜。如:「側耳傾聽」、「側身而過」。唐.杜甫〈秋野〉詩五首之三:「掉頭紗帽側,曝背竹書光。」
2.處於。《淮南子.原道》:「處窮僻之鄉,側谿谷之閒。」唐.杜甫〈得舍弟消息〉詩二首之一:「側身千里道,寄食一家村。」
[形]
卑微、卑下。《書經.舜典》:「虞舜側微,堯聞之聰明,將使嗣位。」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一)之又音。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hik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ㄘㄜˋ

1.旁也。如:「兩側」、「隨侍在側」。《說文解字.人部》:「側,旁也。」清.段玉裁.注:「不正曰仄,不中曰側,二義有別,而經傳多通用。」《晉書.卷四三.列傳.王戎》:「嘗與群兒戲於道側。」

2.不正。《書經.洪範》:「無反無側,王道正直。」《莊子.列禦寇》:「醉之以酒,而觀其側。」

3.傾斜。如:「側耳傾聽」、「側身而過」。唐.杜甫〈秋野〉詩五首之三:「掉頭紗帽側,曝背竹書光。」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我向這屏牆邊側耳偷睛覷,誰曾見這官府!」

4.卑微、卑下。《書經.舜典》:「虞舜側微,堯聞之聰明,將使嗣位。」《東觀漢記.卷一九.列傳.應奉》:「應奉為武陵太守,興學校,舉側陋,政稱遠邇。」

5.處也、寄也。《淮南子.原道》:「處窮僻之鄉,側谿谷之閒。」唐.杜甫〈得舍弟消息〉詩二首之一:「側身千里道,寄食一家村。」

6.永字八法之一,「點」的古稱。

㈡ㄗㄜˋ,ㄘㄜˋ之又音。

通「仄」。

注音: ㈠ㄘㄜˋ ㈡ㄗㄜ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側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