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判斷力訓練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Training of Judgement
作者: 徐宗林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十八世紀西方自然主義教育家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在其名著〔愛彌兒〕(Emile)書中,曾經談到了判斷力訓練。依據盧梭的看法,十二歲至十五歲的青少年期是個人教育過程中最有價值的一個階段;此期青少年的肉體力量超越了他肉體的需求,是個人學習知識及熟習技能的最好時期,更是從事工作、接受教學及進行探究的最好時期。此期的青少年,已經到了不但要學習是什麼,而且更要學習其用處是什麼;這就意味著愛彌兒的理性與判斷都需要加以訓練的時候了。盧梭提醒大人,此時不要將涉及人際關係的問題,提供給愛彌兒去判斷,因為自然尚不容許這樣做。依盧梭的觀點,判斷力訓練與個人理性的運用是等量齊觀的。盧梭重視的不僅是什麼,而且更進一步要愛彌兒知道為什麼。愛彌兒在判斷力訓練方面,最早接受的是知覺方面的訓練;他要求愛彌兒能夠利用知覺的判斷,認識到小溪的寬度、果樹的高度,這些可以說是個人知覺方面的判斷訓練。盧梭在[愛彌兒]書中,又談到讓愛彌兒利用太陽的位置知道時間,這就有了推理方面的判斷能力訓練。另外,盧梭提議讓愛彌兒從自然現象的變化上,了解到前後現象變化之間的因果關係,這就涉及到愛彌兒有關邏輯判斷能力的訓練了。在愛彌兒學習歷史事件與歷史人物時,則希望愛彌兒能對事件與人物能有善惡判斷能力的訓練,這可以說是盧梭注意到價值判斷能力訓練的重要性。總之,自然主義學者是盡量利用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中的各類事物,作為個人判斷能力訓練的媒介,因而書本知識在教育中的地位,至少在兒童教育早期,就沒有傳統學者那麼的重視了。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判斷力訓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