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匕首 - 教育百科
ˇ
ˇ
  • 漢語拼音 bǐ shǒu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ǐ shǒu
解釋:
  1. 短劍。
    【例】當年荊軻刺秦王時,匕首是藏在地圖中。 ◎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匕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ǐ shǒu
解釋:
短劍。劍頭像匕,呈半圓形,有如飯匙,故稱為「匕首」。《史記.卷三十一.吳太伯世家》:「公子光詳為足疾,入于窟室,使專諸置匕首於炙魚之中以進食。」唐.司馬貞.索隱:「劉氏曰:『匕首,短劍也。』」《初刻拍案驚奇》卷四:「那空空兒二更到來,將匕首項下一劃,被玉遮了,其聲鏗然,劃不能透。」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匕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