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辨口如懸河 - 教育百科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 |
釋義: 猶「口若懸河」。見「口若懸河」條。01.唐.韓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論列,願借辯口如懸河。」 |
|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口若懸河」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口若懸河」原作「懸河寫水」。晉朝的郭象是玄學的集大成者,喜好《老》、《莊》,十分有才學,能言善辯,口齒伶俐,曾為《莊子》作注,流傳於後世。在《世說新語.賞譽》中,記載一段太尉王衍對郭象的評語,他說:「郭象說話議論時,就像山上直瀉而下的瀑布,源源不絕的灌注而下,好像永遠不會枯竭的樣子。」後來「口若懸河」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說話滔滔不絕,能言善辯。出現「口若懸河」的書證如宋.趙蕃〈贈耆英見過〉詩四首之一:「髯曾暇能過我,誦詩口若懸河。」
|
|
典源: 此處所列為「口若懸河」之典源,提供參考。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王太尉(1)云:「郭子玄(2)語議如懸河(3)寫(4)水,注而不竭。」
〔注解〕 (1) 王太尉:王衍(西元246∼311),字夷甫,晉臨沂人。以清談著稱,累官至司徒。西晉亡,投降石勒,後為石勒所殺。 (2) 郭子玄:郭象(西元252∼312),晉河南人。少有才學,好老莊,能清言。東海王越引為太傅主簿。曾為《莊子》作注。 (3) 懸河:傾瀉不止的河水,可指瀑布。 (4) 寫:音ㄒ|ㄝˋ,通「瀉」。〔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晉書.卷五○.郭象列傳》、晉.裴啟《語林》(據《北堂書鈔.卷九八.談講》引) |
|
書證:
01.唐.韓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論列,願借辨口如懸河。」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成語典_辨口如懸河 |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