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動力體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Dynamosphere
作者: 盧玉珍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拉邦動作分析名詞。是動作動力(Dynamics)和動勢周圍(Kinesphere)的綜合。意指動作的順序與勁力(Effort)、形(Shape)、身體(Body)、和空間(Space)是相偕出現的。其中,動作質地之不同又有賴於動作者不同的內心態度及動作本身之類緣性的呈現,而造就了不同的動力感受。依其「搖擺的球體」之理想,拉邦把動作按照其序譜所形成之動力稱之為優動力,而其動作順序之邏輯,拉邦則稱之為空間和諧律,二者之結合即為一動力體。晚近更有人倡言以「動力體」的觀點,發展所謂的「心理的動勢周圍」(Psycho-lozical Kinesphere),但論點尚待進一步的檢驗。
參照:
Vera Maletic《Body-Space-Expression》1987、Rudolf von Laban《The Language of Movement》1974、Valerie Preston-Dunlop ""Dance Dynamics: Focusing on the Rhythmic Form of the Movement Itself.""《Dance Theatre Journa》l 13 (2) Autumn / Winter 1996, PP. 28-33、《The LMA Compendium》1990.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動力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