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文化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jīng shén wén huà |
解釋:
人類智識在精神方面的表現,如哲學、宗教、藝術等。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精神文化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Spiritual Culture |
作者: | 鍾鴻銘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精神文化」是相對於「物質文化」的一種說法。指人類改造主觀世界的成果,同時也是人類精神生活的進步狀態;此種進步狀態主要表現在智慧和道德兩方面。就智慧方面言,通常意謂著人類在教育、文化、藝術、科學、衛生、體育、音樂等方面的發展規模及程度。就道德方面言,指人類在理想、情操、紀律、信念、習尚及風俗習慣等的發展方向和程度而言。 就某些十九世紀的德國哲學家及某些文化人類學者而言,他們從根本上否定「物質文化」的存在,而以「精神文化」來泛指一般所謂的「文化」。例如克婁伯(Alfred Louis Kroeber)和克魯孔(Clyde Kluckhohn)在其所著〔文化:一種觀念與定義的批判性評論〕(Culture : A Critical Review of Concepts and Definition)中說:「嚴格地說,並沒有所謂『物質文化』這樣的東西。一個壺並非文化,所謂文化者,乃在器物背後的觀念。祈禱或禮儀只不過是一個文化觀念之可見到的表現方式而已。」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精神文化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