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原理建構模式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Rationale Building Model
作者: 沈六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原理建構模式」旨在幫助教師建立一個明確清晰的有關價值問題教學的基本原理;其主要目的在於增進教師對道德教學基礎或準則的了解,間接地啟發教師發展教學技術和設計課程。此模式由美國猶他州立大學教授謝弗(James P. Shaver)和奧立佛(Donald W. Oliver)兩人於一九六六年提出,並於一九七四年修訂。
  原理建構模式稱教師為哲學家而非策略家;此模式提出思考價值與道德教育的方法,但沒提出具體明確的教學方法。雖然如此,此模式卻也蘊涵教學方法的涵義。原理建構模式強調教師需要了解民主社會的本質、教師在民主社會中的角色,以及道德與價值的本質。在一般的情況下,此模式注重幫助教師建構做教育決定的基本原理;在特殊方面,幫助教師建構教學民主化公民概念與技術的基本原理。此模式建構道德教育與邏輯步驟,教師的任務在幫助學生發展認同、澄清,以及價值分析與價值衝突的民主架構。最後,學生和教師一樣,對價值與道德問題達到清晰明確與有條理的境界。
  此模式的長處,在於把民主的理論和道德教育的實施相結合;沒有其他任何一種方法分析民主的價值及其在教學上的應用如此深入。原理建構的架構幫助人了解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提供在一個民主化的社會情境中,道德與價值教育必須採取的大方向。
  原理建構模式的理論架構可說就存在於「模式」本身。大體而言,其理論基礎包括三部分:(2)價值的定義;(2)民主的本質;(3)在民主化社會情境中,道德教育的分析。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原理建構模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