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符號反應 - 教育百科
符 | |
號 | |
反 | |
應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Signal Reaktion, Signal Reaction |
作者: | 詹棟樑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人類有別於其他動物的是語言。自從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的語言學理論興起後,結構人類學家就一直以語言結構為研究的主題。李維史陀(Claude Lévi Strauss)曾說:說到「人」,就是說到「語言」;說到「語言」,就是說「社會」。 法國哲學家盧梭(Jean 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把人視為語言的動物,德國哲學家卡西爾(Ernst Cassirer, 1874~1945)把人視為符號的動物,均指出了人類最大的特色是具有語言表達與符號認識的能力。最近人類學家也贊同兩位學者的觀點,認為人類使用象徵符號,是其他動物所無。 在李維史陀的著作裡,特別主張足以顯示人類象徵思考之存在,就是語言的使用。在人類語言的使用裡,字辭代表「外在的事物」(命名)。符號引發行為的刺激,然後產生反應(交替反應)。因此,所有的動物對適當的訊號都會產生機械性的反應,這種過程並不需要「象徵思考」,只要能操縱象徵符號即可,而要操縱象徵符號,必須先能區分符號和它所代表的事物,還要能認出符號和它所代表的事物之間具有的關係。這是使人類思考有別於動物反應的最根本特點。人類其有分辨的能力和認知的能力。 由於人類具思考的能力和認知的能力,透過知覺的作用,對於象徵符號能產生反應。這種符號反應是人類認識符號--最主要的為識字--最根本的方法。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符號反應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