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琶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ㄩˋ
  • 部首外筆畫 8
  • 總筆畫 12
  • 漢語拼音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ㄆㄧˊㄆㄚˊㄧˋㄓㄨㄥˇㄑㄩㄕㄡˇㄔㄤˊㄐㄧㄥˇㄒㄧㄚˋㄅㄨˋㄆㄧㄥˊㄇㄧㄢˋㄩㄢˊㄅㄟˋㄈㄨˋㄍㄨㄤˇㄦˊㄊㄨㄛˇㄩㄢˊㄒㄧㄥˊ˙ㄉㄜㄅㄛㄊㄢˊㄩㄝˋㄑㄧˋㄧˋㄅㄢㄨㄟˊㄙˋㄒㄧㄢˊㄎㄜˇㄗㄞˋㄇㄚˇㄕㄤˋㄊㄢˊㄗㄡˋㄔㄨˊㄩㄥˋㄩˊㄔㄤˋㄍㄜㄒㄧˋㄑㄩˇㄍㄜㄨˇㄅㄢˋㄗㄡˋㄧㄝˇㄩㄥˋㄩˊㄩㄝˋㄑㄧˋ˙ㄉㄜㄉㄨˊㄗㄡˋㄅㄢˋㄗㄡˋㄏㄜˊㄗㄡ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琶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琵琶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參見「琵琶」條。
注音:
漢語拼音: ba
解釋:
(一)之又音。
注音:
漢語拼音: pa
解釋:
(一)之語音。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琵琶」:樂器名。大徐本《說文解字.珡部.新附》:「琶,琵琶也。」唐.白居易〈琵琶行〉:「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元.馬致遠《青衫淚》第三折:「不因這一曲琵琶成佳配,淚似杷推嶮添滿潯陽半江水。」《金瓶梅》第四四回:「當下四個喝的,李桂姐彈琵琶,吳銀兒彈箏,韓玉釧撥阮,董嬌兒打著緊急鼓子,一遞一個唱十段錦、二十八半截兒。」亦作「鼙婆」、「枇杷」。

2.彈奏琵琶之指法。《集韻.平聲.麻韻》:「琶,《釋名》:『琵琶,樂器。胡中馬上所鼓,推手為琵,卻手為琶,因以為名。』」《太平廣記.卷二○五.漢中王瑀》:「漢中王瑀見康崑崙彈琵琶,云:『琵聲多,琶聲少。亦未可彈五十四絃大絃也。自下而上謂之琵。自上而下謂之琶。』」《兒女英雄傳》第一八回:「怎的推手向外為琵,合手向內為琶。」

注音: ㄆㄚ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琶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