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倒喇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Tao La
作者: 董錫玖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歌舞名。金、元代歌舞。《倒喇》,蒙語,又歌又舞之意。明朝、清朝間仍流行。《歷代舊聞》:「元有倒喇之戲,謂歌也,琵琶、胡琴、箏,皆一人彈之,又頂甌燈起舞。」清人陸次雲《滿庭芳》詞,對《倒喇》有一段生動的描寫,這是一場優美動人的獨舞:「左抱琵琶,右持琥珀,胡琴中倚秦箏,冰弦忽奏玉指一時鳴……舞人矜舞態,雙甌分頂,頂上燃燈,更口噙湘竹,擊節堪聽,旋復迴風滾雪,搖絳燭,故使人驚。哀艷極色藝心誠,四座不勝情。」舞起來旋轉如風,節奏忽急忽緩,和著如泣如訴的音樂,深深打動了四座的觀眾。現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民間流傳的《燈舞》、《盅碗舞》可謂一脈相承。當代舞蹈表演藝術家莫德歌瑪以善舞《盅碗舞》而享譽世界。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倒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