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壓密,固結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onsolidation
作者: 洪如江
日期: 2002年12月
出處: 力學名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長期靜態之荷重或壓力,使土壤中之部分孔隙水排出、超額孔隙水壓(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消散至零,致土壤體積縮小之作用,稱為壓密作用。
  土壤因長期靜態之荷重或壓力而排除部分孔隙水,致體積縮小之現象,稱為壓密現象。
  壓密作用與壓密現象,皆簡稱為壓密。
  壓密現象,為土壤力學之父德在基(Terzaghi)在 1920 年代之初所發現。德在基並創壓密理論,建立土壤力學之新學門。
  壓密量(以體積變化量或沉陷量表示之)完全由壓密作用,亦即完全遵循壓密理論,所產生者,稱為真壓密(true consolidation)、或主壓密(primary consolidation)。
  土壤在沉積過程中或在沉積完成後,因自重而進行之壓密程序,稱為「重力壓密」(gravitational consolidation)。有些地質學家採用 gravitational compaction。
  壓密完成之後,土壤中之超額孔隙水壓力(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必已完全消散為零,孔隙水不再排出,但土壤之壓縮(體積縮小)繼續發生,稱為「次生壓縮」(secondary compression)。極長期(例如千年、萬年以上)之次壓縮量亦屬不小,造成土層變薄固化。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壓密,固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