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國民學校及中心國民學校規則〕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伍振鷟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民國三十四年(1945)九月,教育部依據〔國民學校法〕第二十四條,制訂並公布〔國民學校及中心國民學校規則〕,計二十五條。明定國民學校以一保設一所為原則,中心國民學校設於鄉(鎮)之適當地點,以每鄉(鎮)設一所為原則;隸屬於各縣(市)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國民學校與保辦公處,中心國民學校與鄉(鎮)公所,應取得密切聯繫。國民學校及中心國民學校之辦理失學民眾補習教育,得分初、高兩級:初級班收已逾學齡到四十五足歲之失學民眾,施以四至六個月之補習教育;高級班收已受初級補習教育之男女,施以六個月至一年之補習教育;各級均分為成人班及婦女班,在兒童班上課時間外,按季節選擇晨間、下午或晚間上課。國民學校及中心國民學校之兒童班級,應於日間上課,其各科課程及教學實施方法,依照教育部頒布之〔小學課程標準〕辦理。此外,關於國民學校及中心國民學校之訓育、設備、成績考查、假日、經費、教職員職掌與資格,以及中心國民學校輔導各保國民學校之事項等,均有具體而詳細的規定。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國民學校及中心國民學校規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