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圖書館評鑑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Library Evaluation
作者: 蔡明月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評鑑是以科學的方法來評定某事或某物的一種方法。所謂科學的方法是指:收集客觀的資料,進一步加以分析整理,再以分析所得的結果,來驗證假設是否正確,最後則作為決策的根據。因此,專家們認為評估是管理的基本工具,欲使管理有效,必須評鑑現況。
  圖書館評鑑主要指圖書館作業評估,其目的在有效的管理圖書館的人源、財源與資訊源,使這些資源充分達成圖書館的經營目的。其執行之宗旨在:(1)查出可能導致圖書館服務成效不彰的原因,提出診斷性建議,以作為日後改進的參考;(2)提供一表現目前服務水準的指標,並與舊指標相比較,以衡量成長或改變;(3)取消或增加某項服務時,以證明其必要性;(4)作為比較各圖書館或各種服務表現成果的依據。
  圖書館評鑑的方法有主觀與客觀2種。主觀的評估法,主要是以人的意見為研究對象,其目的在了解圖書館使用者或服務者對於一項服務的觀念;客觀的評做法,則是客觀的準則與方法的應用。客觀研究的結果必須可量化,通常以問卷、訪查、觀察及經驗等方式,隨機取樣,取得數據,再以統計學理加以分析而獲致最後結果。圖書館作業評估可以真正的使用者為對象,在真正的環境實際進行研究;方可以完全比照實際情形,製造一些狀況,加以模擬研究。不管採用何種方式,務必注意質與量的兼顧。
  圖書館評鑑是持續性的工作。數據資料是評估所依據的最主要工具。最重視付出的成本,獲得的效果與達成的效益 ,以及相對關係的成本效率(Cost-Effectiveness)與成本效益(Cost-Benefit)的研究。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圖書館評鑑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