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埤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ㄊㄨˇ
  • 部首外筆畫 8
  • 總筆畫 11
  • 漢語拼音 [一]pí[二]bēi[三]bì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低下潮溼的地方。
    【例】木不危生,松柏不生埤。(《國語.晉語八》)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低牆。
    【例】竹埤
  2. 灌溉用的蓄水池。多用於地名。如彰化縣的埤頭鄉、臺南市的虎頭埤。
  3. 增加。
    【例】埤益
注音:
漢語拼音: bēi
解釋:
  1. 低矮、凹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埤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參見「埤堄」條。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低下潮溼的地方。《國語.晉語八》:「木不危生,松柏不生埤。」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低牆。唐.杜甫〈題省中院壁〉詩:「掖垣竹埤梧十尋,洞門對霤常陰陰。」
2.灌溉用的蓄水池。多用於地名。參見「埤頭鄉」、「虎頭埤」條。
[動]
增加。《詩經.邶風.北門》:「王事適我,政事一埤益我。」南朝宋.鮑照〈登大雷岸與妹書〉:「削長埤短,可數百里。」
注音:
漢語拼音: bēi
解釋:
[形]
低下。通「卑」。《字彙.土部》:「埤,音悲。與卑同。汙下也。」《荀子.非相》:「故君子之於言無厭。鄙夫反是:好其實不恤其文,是以終身不免埤汙傭俗。」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埤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pi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低窪潮溼之處,也特指灌溉用的貯水池。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埤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