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多皺短身前肛鰻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多皺短身前肛鰻
英文名: Dysommina rugosa
描述:
上頜長大於下頜長,體色呈淡黃色;前鼻孔具有皮瓣突出,開口朝前下方,眼眶下有4個感覺孔,鰓蓋前下頜有3個感覺孔;鋤骨齒總共4顆,沒有前上頜骨篩骨複合齒;背鰭前脊椎骨數11,肛門前脊椎骨數25,總脊椎骨數136,肛門前側線孔數33,尾鰭鰭條數10,胸鰭鰭條數14。形質測量上,各部位與體全長TL的百分比:肛門前長度25.8%,尾長73.3%,軀幹長12.5%,鰓孔位體高4.5%,肛門位體高5.7%,背鰭前長17%,頭長13.3%,側線長83.3%;與頭長的百分比:上頜長48%,下頜長44.8%,眼窩間距17.4%,吻長31.5%,眼徑長12.4%,胸鰭長62.6%,鰓孔長8.9%。各部位與體全長比例:肛門前長度3.9,尾長1.4,軀幹長8,鰓孔位體高22.5,肛門位體高17.5,背鰭前長5.9,頭長7.5,側線長1.2;與頭長的比例:上頜長2.1,下頜長2.2,眼窩間距5.8,吻長3.2,眼徑長8,胸鰭長4.8,鰓孔長11.4。(陳鴻鳴、楊瑋庭)
分布:
全球性分布,包括印度-太平洋的日本、莫三比克海峽等海域;西大西洋的美國喬治亞州到蘇利南以及中太平洋東部的夏威夷群島等。臺灣發現於西南部海域。
作者: 臺灣魚類資料庫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Dysommina rugosa (Ginsburg, 1951)
形態:
無鱗。胸鰭存在。上頜較下頜長。脊椎骨數127~134。無前上頜骨齒,鋤骨齒為複合齒,每一枚複合齒之基部有一小丘狀之組織。體長為體高之12~20倍,頭長之7.7~8.3倍;尾長為頭與軀幹之2~2.9倍;頭長為吻長之3.3~4倍;吻長為眼徑之2.7~3倍。上、下頜骨齒細小,形成齒帶;鋤骨齒4~5枚。口裂超過眼之後緣。眼小。有尾鰭。肛門至鰓裂之距離約等於頭長。體褐色,下方較淡;背、臀鰭為白色。
分布:
台灣西南海域、日本與莫三比克海峽。
生態習性:
也屬於底棲性魚種,在200~400公尺深之間之海底魚種,以甲殼類及軟體動物維生。
利用:
數量少,並無經濟價值,通常為底拖漁網所捕獲。
門: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綱: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首綱: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亞綱: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組: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亞組:
海鰱亞組(Subdivision Elopomorpha)
目:
鰻鱺目(Ordre Anguilliformes)
亞目:
康吉鰻亞目(Suboder Congroidei)
科:
合鰓鰻科(Family Synaphobranchidae),Cutthroat Eels,Arrowtooth Eels,Pugnose Parasitic Eels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多皺短身前肛鰻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