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失志 - 教育百科
ˋ
  • 漢語拼音 shī zhì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ī zhì
解釋:
1.不如意、不得志。《文選.宋玉.高唐賦》:「長吏隳官,賢士失志。」唐.韓愈〈馬厭穀〉詩:「彼其得志兮不我虞,一朝失志兮其何如!」
2.昏昧、心神恍惚。《喻世明言.卷二六.沈小官一鳥害七命》:「只因這老狗失志,說了這幾句言語,況兼兩個兒子,又是愚蠢之人,不省法度的。」《初刻拍案驚奇》卷四:「又或用術攝其魂,使他顛蹶狂謬,失志而死。」
3.沒志氣、失去勇氣。如:「你別失志!失敗一次算什麼!」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失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屬性: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對應華語: 失志、喪志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失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sit-tsì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灰心喪氣。心灰意冷,氣餒不振。
同義詞: 餒志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失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失志 相關客家語 失志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