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奧內格,阿瑟 - 教育百科
奧 | |
內 | |
格 | |
, | |
阿 | |
瑟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Honegger, Arthur (1892-1955) |
作者: | 李小華 |
日期: | 2004年11月 |
出處: | 舞蹈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人名。瑞士作曲家,生於勒阿弗爾(Le Havre)卒於巴黎。巴黎音樂學院畢業,屬於法國六人團之一員,曾參與寇克鐸(J. Cocteau, 1889-1963)的劇場製作,與瑞典芭蕾(Swedish Ballet)及俄國舞蹈家依達.魯賓斯汀(Ida Rubinstein, 1885-1960)合作。他的音樂風格是沿著巴赫(J. S. Bach, 1685-1750)、貝多芬(L. van Beethoven, 1770-1827)的傳統,再吸收浦羅高菲夫(S.Prokofiev, 1891-1953)和斯特拉溫斯基(I. Stravinsky, 1882-1971)的風格,而發展出個人的表現特色。與舞蹈有關的重要作品:《第一號鋼琴奏鳴曲》(Piano Sonata No.1, 1916-1918)、編舞葛蘭姆(M. Graham, 1930)。《真相,謊言》(Vérité-mensonge, 1920)。《秋之沙龍》(Salon d`Automne, 1920)。《夏日田園曲》(A Pastorale d´été, 1920)、編舞曼恩(H. van Manen, 1958)。《荷勒斯得勝》(Horace Victorieux Mimed Symphony, 1920)、編舞弗宮內(G. Fauconnet)。《艾菲爾塔的婚禮》(Les Maries de la Tour Eiffel, 1921)、編舞波林(Bölin)。《溜冰場》(Skating Rink, 1921)、編舞波林(1922)。《潛水艇》(Sous Marine, 1924)。《茱第斯》(Judith, 1926)、編舞巴蘭欽(G. Balanchine, 1926)。《金屬玫瑰》(Roses de Métal, 1928)、編舞德.葛拉姆(E. de Grammont, 1928)。《兩性離子》(Amphion, 1929)、編舞馬辛(L. Massine, 1929)。《普塞克和拉摩爾的婚禮》(Les Noces de Psyché et de l`Amour, 1931)、編舞依達.魯賓斯汀。《西米娜美》(Sémiramis, 1934)、編舞瓦勒麗(Valéry, 1934)。《飛翔的白鳥》(Un Oiseau Blanc S´est en Volé, 1937)、編舞桂崔(Guitry, 1937)。《雅歌讚美詩》(Le Cantique des Cantiques, 1937)、編舞李法(S. Lifar, 1938)。《顏色之誕生》(La Naissance des Couleurs, 1940)、編舞李法(1940)。《食夢者》(Le Mangeur de Rêves, 1941)、編舞樂農曼德(Lenomand, 1941)。《山之呼喚》(L`Appel de la Montagne, 1945)、編舞李法(1945)。他著作有:《化石咒語》(Incantation aux Fossiles-Lausanne, 1948)。《我是作曲家》(Je Suis Compositeur, Paris, 1951)。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奧內格,阿瑟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