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桃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ㄌㄨㄛˋㄧㄝˋㄑㄧㄠˊㄇㄨˋㄔㄨㄔㄨㄣㄎㄞㄏㄨㄥˊㄅㄞˊㄙㄜˋㄏㄨㄚㄍㄨㄛˇㄕˊㄩㄢˊㄒㄧㄥˊㄨㄞˋㄅㄟˋㄒㄧˋㄇㄠˊㄉㄧㄥˇㄉㄨㄢㄧㄡˇㄐㄧㄢㄨㄟˋㄙㄨㄢㄊㄧㄢˊㄎㄜˇㄎㄡˇㄖㄨˊ:「ㄊㄠˊㄕㄨˋ」。
  2. ㄩˇㄋㄢˊㄋㄩˇㄑㄧㄥˊㄞˋㄧㄡˇㄍㄨㄢ˙ㄉㄜㄖㄨˊ:「ㄊㄠˊㄏㄨㄚㄩㄣˋ」、「ㄊㄠˊㄙㄜˋㄕˋㄐㄧㄢˋ」、「ㄇㄧㄥˋㄉㄞˋㄊㄠˊㄏㄨㄚ」。
  3. ㄒㄧㄥˊㄓㄨㄤˋㄒㄧㄤˋㄊㄠˊ˙ㄗ˙ㄉㄜㄕˊㄨˋㄖㄨˊ:「ㄕㄡˋㄊㄠ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桃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áo
解釋:
  1. 植物名。薔薇科櫻屬,落葉小喬木。高約三公尺,葉橢圓而長。春初開花,有白、紅二色。果實亦稱為「桃」,呈圓形,頂端有尖,味酸可口。 ◎
  2. 形狀像桃子的食品。
    【例】壽桃、麵桃
  3. 生日的代稱。
    【例】桃觴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áo
解釋:
[名]
1.植物名。薔薇科李屬,落葉小喬木。葉橢圓狀披針形至倒卵狀披針形,先端漸尖,細鋸齒緣。腋芽常三枚並生,兩側為花芽,中間為葉芽,春初開花,有白、紅二色。核果圓形或扁平,頂端有小突尖,外被毛,味酸可口。
2.形狀像桃子的東西。如:「壽桃」、「麵桃」。
3.生日的代稱。如:「桃觴」。
4.姓。如戰國有桃應。
[形]
用核桃製成的。如:「桃酥」。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hô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桃樹。木本植物,樹幹粗細明顯,葉片狹長,花以紅色為主,果實為長橢圓形,顏色黃白帶紅暈,外皮有細茸毛。
  2. [[名] ] 桃樹的果實。
  3. 桃(~仔)
同義詞: 桃仔、桃花
音讀: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桃仔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