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安娜個案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Anna Case
作者: 詹棟樑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一九三八年美國的賓夕凡尼亞(Pennsylvania)州發現有被關在農家閣樓五年的女孩,被釋放出來時,不具五歲兒童的能力。這女孩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婦人的第二個私生女;起初被放在一個托兒所,六個月帶回娘家,婦人因害怕自己的父親生氣,而將安娜藏於樓上。女孩所吃的差不多全是牛奶,很少得其他人的關注,沒有人給她洗澡,也沒有人訓練她任何一種個人生活習慣;多半時間不是睡在有欄的小兒床上,就是斜坐在一把椅子上。
  安娜被發現後,先送到救濟院,然後轉送寄養所。她的特質和行為曾由許多學者加以觀察和研究。由於隔離、靜坐、少與人接觸的結果,她的表情冷漠,而且無法說話。經過適當的營養補充和按摩之後,身體有了改善,而漸漸地發展與正常的兒童一樣,能辨別顏色及控制排洩。但四個月後仍不能說話;到了六個月後才能走路,對人也漸感興趣,並不再孤獨;九個月後安置於所寄養的父母家;又一個月後,身體大有進步,對人的接觸也有較良好的反應,但還是不能說話;到了一九三九年八月乃被送入低能學校。
  安娜大部分反應尚屬正常,但不能說話,因她在十歲以前不曾生活在利用語言溝通的社會裡,再也無法學得語言的緣故。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安娜個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