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材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ㄇㄨˋㄌㄧㄠˋㄖㄨˊ:「ㄇㄨˋㄘㄞˊ」。
  2. ㄩㄢˊㄌㄧㄠˋㄖㄨˊ:「ㄘㄞˊㄌㄧㄠˋ」、「ㄧㄠˋㄘㄞˊ」、「ㄑㄧˋㄘㄞˊ」。
  3. ㄌㄧㄠˋㄖㄨˊ:「ㄐㄧㄠˋㄘㄞˊ」、「ㄊㄧˊㄘㄞˊ」。
  4. ㄓˊㄖㄨˊ:「ㄘㄞˊㄓˊ」、「ㄧㄣㄘㄞˊㄐㄧㄠ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ái
解釋:
  1. 木料、樹幹。
    【例】木材、美木良材
  2. 原料、物料。
    【例】建材、器材、藥材
  3. 資料。
    【例】題材、教材、素材
  4. 資質、能力。
    【例】因材施教
  5. 棺材。
    【例】壽材
  6. 量詞。計算某些建材體積或面積的單位。
    【例】今天工地共進了三百材櫸木和三分厚的玻璃兩百材。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ái
解釋:
[名]
1.木料、樹幹。如:「木材」。《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2.原料、可供製造的物料。如:「藥材」、「器材」、「建材」、「鋼材」。
3.棺材的簡稱。如:「壽材」。《紅樓夢》第一一六回:「我為是好幾口材都要帶回去。」
4.資料。如:「教材」、「題材」、「素材」。
5.資質、能力。如:「因材施教」。《左傳.隱公五年》:「其材不足以備器用,則君不舉也。」
6.有才能的人。如:「人材」。三國魏.曹植〈贈丁翼〉詩:「大國多良材,譬海出明珠。」
7.閩南方言。量詞。計算某些建材體積或面積的單位。如:「今天工地共進了三百材櫸木和三分厚的玻璃兩百材。」
[動]
處置、安排。通「裁」。《國語.鄭語》:「計億事,材兆物。」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âi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木料。樹木中可以運用的部分。
  2. [[名] ] 原料。
  3. [[名] ] 資料。
  4. [[名] ] 資質、能力。指內在或外貌。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