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學務委員(日本)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楊思偉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日本將學務委員視同一種教育行政機構的組織。此組織係依據一八七九年的〔教育令〕而成立,但不久在一八八五年〔教育令〕修訂之際,一度被廢止,又於一八九○年(明治二十三年)時,依據〔小學校令〕之規定,以常設委員會的型態再度復活。戰前日本的義務教育普及工作係由此機構負責推動,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其部分功能方由教育委員會吸收。
  學務委員的選任,原本受到明治時代自由主義的影響,採取選舉制。至一八八○年改為任命制後,其職權乃確定為管理學區內學童的就學、小學的設置及校舍的整備等相關事項。但至一八九○年因此機關由教育行政管理機構改成諮詢機關,權限遂大幅縮減。
  學務委員的設置,原本顯示在地方自治的教育制度之下,可充分匯集民間的教育資源轉為協助政府之用;換言之,在戰前日本中央集權的教育行政制度下,更具備特別的意義。惜在理想與現實的衝突下,選舉制在一年後立刻改成任命制,以致失去獨立的教育行政機構的功能。雖說這是在日本戰前帝國憲法制下的必然結果,但亦給戰後的教育委員會制提供若干的參考價值。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學務委員(日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