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學校衛生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chool Health
作者: 陳政友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學校衛生是為了促進師生身心健康,由學校人員所計畫和推動,並由社區的衛生工作人員參與,以及運用適當的社區資源的衛生教育活動。所以,學校衛生是一種綜合性的衛生工作,是各級學校的首要工作,也是公共衛生的重要一環。
  傳統上,學校衛生包括:健康服務(health services)、健康教學(health instruction)及健康環境(healthful school living)。不過,如果從健康促進的觀點來說,還包括統整性之學校與社區健康促進策略、體育(尤其是體適能)、學校供膳、諮商與輔導,以及學校教職員健康促進計畫等。
  學校衛生的發展最早起源於歐洲,當時是為貧困兒童提供免費的午餐。逐漸的,醫師、護士等醫事人員進入學校,為學生的健康照護盡一分心力。現代的學校衛生則以培養學生具備有健康素養(health literacy),以適應現代生活為重點。
  教育的首要目標是在培養身心健全的國民,所以要達成此項目標,學校衛生工作的推動是責無旁貸的;尤其是國民教育階段,學生的可塑性大,在學校裡培養其健康習慣是最適當、最有效的。近年來,學生的健康問題層出不窮,國人的生活品質亟待提升,這都得由學校衛生著手,才能立竿見影,且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學校衛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