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言判斷 - 教育百科
定 | |
言 | |
判 | |
斷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Categorical Judgment |
作者: | 俞懿嫻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定言判斷意指無條件的肯定命題,是康德(I. Kant, 1724~1804)判斷十二範疇(Categories of Judgments)中關係判斷(Relation of Judgment)的一種。這裡「判斷」一辭,原是指個人主觀心理上,對事物或狀態的肯定或否定,康德則用以指表達此類肯定或否定判斷的命題。康德認為所有精確的知識,必須以「是」(is)為連辭(copula)的判斷表達,如此知識才得擺脫主觀心理的因素,取得統覺的客觀統一體(objective unity of apperception),也就是客觀有效性(objective validity),至於「定言」一辭,在傳統邏輯中,與假言(hypothetical)或選言(disjunctive)對立,指單純的肯定或確認。定言判斷指單純的肯定命題,如:「所有的物體均有延展性」即是。假言判斷則是以「若……則」為形式的條件命題,如:「如果老天不下雨,大家就都沒水喝」即是。選言判斷則是以「或」(or)為連辭的命題,如:「天不下雨或破壞水土保持,均可造成旱災」即是。在康德判斷的十二範疇表中,定言、假言、以及選言判斷,均屬「關係」範疇。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定言判斷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