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密度(人口)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Density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密度指的是單位面積裡的人數。但是十個人在十坪的房間裡和一個人在一坪的房間裡,密度雖然相同,人的體驗卻非常不同,因此我們必須區分不同的密度。社會密度指的是在固定空間內改變使用人數,而空間密度則是固定人數去改變使用空間的大小。根據研究,住宅內每個人擁有自己的小房間,可能比大家擠在一個大房間內更能保有彼此的隱私權,也較能促進社會互動。
  同樣的道理,台北市的密度雖然非常高,但是可能有人一家四口住在一百坪的華廈裡,而台東卻可能有人一家八口住在二十坪的房子裡。相同的都市密度,可能居民住在高樓大廈裡,戶外卻有開闊的開放空間;也可能居民都住在沒有任何開放空間的矮房子裡。天母和城中區的密度也不一樣。因此,我們還必須區分戶內密度,即建築物內人數與空間的比例;與戶外密度,即建築物外人數與空間的比例。因應不同的問題,則須區分房間密度、家庭密度、街廓密度、鄰里密度、都市密度、區域密度與國家密度等。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密度(人口)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