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帕雷智能發展論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ascual Leone's Theory of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作者: 王文科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帕斯屈雷翁(J. Pascual Leone)在日內瓦大學修讀博士學位期間,面臨皮亞傑理論與學習理論衝突的困境,而想加以解決。在他的博士論文(1969)中提出對皮亞傑理論重加形成的觀點,謂之帕雷智能發展理論。
  帕斯屈雷翁將皮亞傑理論中的大部分予以保留並闡明,也將若干成分加以刪除,另加入新的成分。
  帕斯屈雷翁所保留並加闡明的皮亞傑理論中的成分,包括:基模概念、同化概念、分化概念、調整概念、結構的不變性概念。
  帕斯屈雷翁也認為宜增加以下的成分:
  1.由基模激發的力量:假定當任一基模被激發時,就會有某種力量予以支持。他認為這種力量是以下數個不同因素的函數:在受試者心理場呈現的線索數、在知覺場中線索的特性與組織、釋出在結構上有關基模的線索數、受試者的注意程度。
  2.錯誤的作業結構:認為發展性作業常發生的錯誤結構有二:一是問題的情境,常由於實驗者需要應用某些特殊的基模而設計;二是知覺場常與兒童先前的學習有關,需應用不同的基模,而應用這些基模常會導致不正確的解決結果。
  3.注意力(M)量的增加:當注意力(attentional power)增至足以激發所有與作業有關的基模時,兒童便能由未能解決發展作業進展到能加以解決。而且這種注意力隨兒童的發展而增加。
  4.認知類型(cognitive style):即每個人為解決因作業而引發之衝突的方式有個別差異。這種差異與不同的認知類型(如場地獨立-場地依賴)有關。
  5.學習的類型:線索學習(cue learning)速度較為遲緩,而邏輯的學習(logical learning)速度較快。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帕雷智能發展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