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康卜吞效應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ompton Effect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入射光子(γ或X)與原子的軌域電子反應,而產生回跳電子(康卜吞電子)及散射光子,這彈性碰撞的過程稱為康卜吞效應。在伽瑪能譜中,康卜吞電子分佈上限,也就是某一反應過程中所產生最大能量的康卜吞電子,稱為康卜吞緣(Compton edge),可以碰撞理論計算其能量為Ee=E/(l+(0.511/2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康卜吞效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英文: Compton effect
作者: 曾天俊
日期: 2002年12月
出處: 力學名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康卜吞發現倘若以一束波長為λ0的X單色光,照射到一金屬薄片上,在某一角度 θ 方向上來量度散射後的輻射,結果發現除了量到原來波長λ0的輻射線外,還量到另一波長比入射波為長的λ1輻射線。經研究後發現二波長之間的差值,Δλ=λ1-λ0與入射光的波長無關,亦不隨金屬薄片的材料而改變,僅與散射的角度有關。此稱之康卜吞效應。康卜吞將入射的X光視為光子,此光子與金屬片上的電子或整個原子產生碰撞(或稱散射)後,依據相對論能量守恆及動量守恆原理可成功地解釋所發現的現象。散射後的波長差為λ1-λ0=(h/m0c)(1-cosθ),式中 h 為 Planck 常數;m0為電子的靜止質量;c為光速;θ為散射的角度。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康卜吞效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