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史翠雷齊的叛變;弓箭手黨叛變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treletsy Revolt. the
作者: 徐進豐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六幕默劇舞劇。威加諾(Salvatore ViganÔ, 1769-1821)編劇編舞,多人作曲的混合音樂,桑吉里柯(Alssandro Sanquirico)景幕設計,1809年威尼斯嘉年華會的節目之一,菲尼斯劇院(La Fenice)。故事取自一則俄國歷史事件,即1697年的「弓箭手黨叛變」。該黨在軍中勢力龐大,是支貴族聯盟軍,背後的黨魁是沙皇的姊姊索菲亞(Sophia)公主,他們利用沙皇彼德一世(Czar Peter Ⅰ, 1672-1725)至西歐各國考察期間,企圖推翻他,不過,卻被沙皇發現,匆忙返國,陰謀適時被阻止;本來最後的浴血戰是避免不了,還好在沙皇情婦伊麗莎白(Elizabeth)的居中調停下,叛變者只受到放逐的懲處。這是齣複雜的舞蹈戲劇,場面浩大,節奏緊湊,但不失娛樂性,如第一幕的戰士之舞。其中最成功的是第三幕沙皇(由威加諾飾演)與伊麗莎白(由Amalia Muzzarelli飾演)之間的對手戲,有段極長又多重心境轉折的雙人舞。本作品是威加諾創作量較少時期的舞作,同年他只又編了舞劇《Hippothoön》。從1813年至1821年去世為止,擔任斯卡拉劇院(The Teatro alla Scala)的藝術總監,立足米蘭後,編舞能力更趨豐富成熟。
參照: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Riccardo Mezzanotte Ed.《The Simon and Schuster Book of the Ballet》1979、Martha Bremser Ed.《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Lincoln Kirstein《Four Centuries of Ballet》1984.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史翠雷齊的叛變;弓箭手黨叛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