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震盪教徒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hakers, the
作者: 陳勝美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原名《選民之舞》(Dance of the Chosen)是美國著名現代舞編舞家多麗絲.韓福瑞(Doris Humphrey)1930年的舞蹈作品。音樂和服裝由寶琳.勞倫斯(Pauline Lawrence)所設計,韓福瑞-魏德曼舞團(Humphrey-Weidman Group)在紐約演出。本舞取材自美國早期移民中震教徒用跳舞去除各種罪孽的信仰和儀式,但並非在表現其宗教儀式,而是透過宗教儀式,做信仰、感情和生活態度的美感表達。舞作中男女舞者分列在兩側,當動作趨向舞台中心,表示心靈之被誘惑,當動作向舞台兩側移動,表示心靈趨向純潔和天堂。同時也利用呼吸作情感戲劇之表達,例如吐氣表達墮落,因震盪向下去除邪惡,而吸氣表示抵抗地心引力,得因祈禱向上表現天堂和心靈之得救。本舞曾分別由雲門舞集、臺灣藝術專科學校舞蹈科(今之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文化大學舞蹈系和左營高中舞蹈班根據拉邦舞譜(Labanotation)重建,在臺灣演出。
參照: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教育部《第二屆拉邦系統舞蹈研習會報告書》1988、《雲門舞集演出節目單》1981。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震盪教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