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有害微量元素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Harmful Trace Elements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自然界中存在的元素,以土壤中的含量來計算,其含量以百萬分計的元素稱為微量元素。這些元素中有的毒性甚大,攝取過多則引起病變。最常被提起的有害元素包括鉛、鎘、汞、鉻、鎳、銅、砷等。這些微量元素不管是金屬或非金屬(metalloids),在自然界的岩石、礦、土壤、水和空氣均存在。在水、土壤和空氣中的含量除非因為污染,否則通常極微量。這些元素在自然界中通當相當安定,但由於物理、化學、生物等活動。其化學構造可以改變,其毒性因此變化很大。例如無機汞化物是腎毒物,但無機汞在水中可因微生物作用變成甲基汞(methyl mercury)和乙基汞(ethyl mercury)等,對神經系統造成更大的毒性。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有害微量元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