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向處理交互作用 - 教育百科
性 | |
向 | |
處 | |
理 | |
交 | |
互 | |
作 | |
用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Aptitude-Treatment Interaction, ATI |
作者: | 鄭芬蘭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性向處理交互作用在教學上的意義為教師要依照學生的性向之不同而調整教學策略;其基本精神是學生因有個別差異存在,能力、性向、成就、人格特質各不甚相同,故教師須依學生程度調整教學目標和教材教法。也是發展適性教學的基本理念,用來代替大班齊頭式的學習方法。換言之,不同學習性向的學生,教師應予不同的教學處理,也就是所謂的因材施教,例如程度好的學生在啟發式教學情境中較易獲益,而程度差的學生則要由傳統的講授教學中了解教材。教到程度好的學生時,教師應採用啟發式教學;但是如果教的是程度差的學生,則較宜採用講授教學。總之,學生的學習特性與教師的教學處理兩個變項會一起發生作用,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這現象便稱之為性向處理交互作用。克隆巴哈(L.J. Cronbach)與司諾(R.E. Snow)是研究性向處理交互作用現象最有名的學者。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性向處理交互作用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