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瞢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ㄇㄨˋ
  • 部首外筆畫 11
  • 總筆畫 16
  • 漢語拼音 méng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éng
解釋:
[形]
1.眼睛看不清楚的樣子。《說文解字.苜部》:「瞢,目不明也。」唐.李白〈上安州李長史書〉:「青白其眼,瞢而前行。」
2.晦暗不明。《楚辭.屈原.天問》:「冥昭瞢闇,誰能極之。」唐.柳宗元〈唐鐃歌鼓吹曲.戰武牢〉:「命之瞢,卑以斮。」
3.羞愧的。《文選.左思.魏都賦》:「有靦瞢容,神惢形茹。」
4.憂悶。《左傳.襄公十四年》:「不與於會,亦無瞢焉。」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視不明。如:「瞢眊」。《說文解字.苜部》:「瞢,目不明也。」唐.李白〈上安州李長史書〉:「青白其眼,瞢而前行。」漢.王襃〈洞簫賦〉:「垂喙蜿轉,瞪瞢忘食。」

2. 晦暗不明。如:「瞢暗」。《楚辭.屈原.天問》:「冥昭瞢闇,誰能極之。」漢.揚雄《太玄經.卷六.瞢》:「陰征南,陽征北,物失明,貞莫不瞢瞢。」唐.柳宗元〈唐鐃歌鼓吹曲.戰武牢〉:「命之瞢,卑以斮。」

3. 憂悶。《左傳.襄公十四年》:「不與於會,亦無瞢焉。」晉.杜預.注:「瞢,悶也。」

4. 羞愧。《文選.卷六.賦.左思.魏都賦》:「有靦瞢容,神惢形茹。」唐.李善.注:「瞢,愧也。」

注音: ㄇㄥ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瞢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