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戛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ㄍㄜ
  • 部首外筆畫 7
  • 總筆畫 11
  • 漢語拼音 jiá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á
解釋:
  1. 一種古代兵器。即戟。
  2. 輕擊。
    【例】戛擊
  3. 狀聲詞。形容金石相擊的聲音。
    【例】戛然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á
解釋:
[名]
1.武器名。戟、長矛。《說文解字.戈部》:「戛,戟也。」《文選.張衡.東京賦》:「立戈迤戛,農輿輅木。」
2.常禮、常法。《書經.康誥》:「不率大戛,矧惟外庶子訓人。」唐.孔穎達.正義:「戛猶楷也,言為楷模之常,故戛為常也。」
[動]
1.敲擊。《書經.益稷》:「戛擊鳴球。」《聊齋志異.卷七.金和尚》:「腰弓矢相摩戛。」
2.踐踏。唐.韓愈〈送惠師〉詩:「前年往羅浮,步戛南海漘。」
[擬]
形容鳥鳴聲。如:「戛然長鳴」。宋.蘇軾〈犍為王氏書樓〉詩:「山猿悲嘯谷泉響,野鳥嘐戛巖花春。」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hiat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輕輕地敲擊。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