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伉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kàng
解釋:
  1. →伉儷
  2. 剛直。
    【例】伉直、伉俠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kàng
解釋:
[名]
1.配偶。參見「伉儷」條。
2.姓。如漢代有伉喜。
[動]
1.對等、匹敵。通「抗」。《戰國策.秦策一》:「橫歷天下,廷說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與之伉。」
2.抵擋。通「抗」。《呂氏春秋.季冬紀.士節》:「養及親者,身伉其難。」
[形]
1.高、高大。通「亢」。《詩經.大雅.綿》:「皋門有伉。」漢.毛亨.傳:「伉,高貌。」
2.強壯。《漢書.卷八.宣帝紀》:「選郡國吏三百石伉健習騎射者,皆從軍。」唐.顏師古.注:「伉,強也。」
3.剛直。漢.揚雄《法言.吾子》:「事勝辭則伉,辭勝事則賦。」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相當、匹敵。如:「伉儷」、「分庭伉禮」。《左傳.成公十一年》:「已不能庇其伉儷而亡之。」晉.杜預.注:「伉,敵也。」唐.孔穎達.疏:「伉者,相當之言,故為敵也。伉儷者,言是相敵之匹耦。」《戰國策.秦策一》:「橫歷天下,廷說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與之伉。」

2. 強悍、健壯。《漢書.卷八.宣帝紀》:「選郡國吏三百石伉健習騎射者,皆從軍。」唐.顏師古.注:「伉,強也。」

3. 剛直、直率。漢.揚雄《法言.吾子》:「事勝辭則伉,辭勝事則賦。」

4. 傲慢、驕縱。《韓非子.亡徵》:「太子輕而庶子伉,官吏弱而人民桀。」

5. 抵擋。通「抗」。《呂氏春秋.季冬紀.士節》:「養及親者,身伉其難。」

6. 高、高大。通「亢」。《詩經.大雅.綿》:「皋門有伉。」漢.毛亨.傳:「伉,高貌。」

7. 姓。如漢代有伉喜。

注音: ㄎㄤ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伉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