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採茶舞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Ts´ai Ch´a Wu
作者: 曾照薰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臺灣民間舞蹈,屬於描繪勞動人民的舞作。創舞者李淑芬(1925-)。其創作動機源自童年時期成長於農村,在故鄉集集周遭有許多的茶園,常可見採茶女為了微薄的薪資,勤奮地工作,而神情卻是愉悅地沉浸其中,遂將其編成舞作。該舞作於1954年首演於三軍球場,參加該年民族舞蹈比賽,榮獲創作獎項的冠軍。音樂是由國樂家高子銘以歌仔戲音樂為基礎而設計編曲,並以現場演奏方式為之。舞者則是由當時臺北市立女中(今之市立金華國中)的學生擔綱演出。服裝設計為白底鑲滾藍邊的上衣及褲子,並配以長手套。頭戴斗笠再施以三角巾覆蓋其上。道具或為竹節、或為竹簍子,繫於腰際間(該竹簍原是釣魚者使用之,早期採茶舞蹈為求強調手部摘取葉片的細緻動作,取而用之)。本舞作屬於群舞表現形式,舞者人數不設限,隊形變化則依照人數多寡而設計舞蹈畫面。舞蹈動作是將採茶動作予以提煉、美化,表情神態要求細膩,充份表達採茶女樂天知命的情趣。流行於現今且被廣泛使用的音樂,則是耳熟能詳的流行客家小調《採茶歌》。根據專研臺灣客家歌謠李圖南教授指出,從田野調查資料顯示,並不屬於臺灣本土歌謠範疇,究竟源自何地,尚待考證。由於此首歌謠曲調活潑,旋律輕快,十分適宜應用於採茶舞蹈之配樂,其詞譜摘錄如下: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採茶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