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動止 - 教育百科
ˋ
ˇ
  • 漢語拼音 dòng zh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òng zhǐ
解釋:
1.動靜。《莊子.天地》:「有形者,與無形無狀而皆存者,盡無。其動止也,其死生也,其廢起也,此又非其所以也。」
2.行為舉止。《宋書.卷七二.文九王傳.建平宣簡王宏傳》:「使動止應規,進退中律,然後畜銳觀釁,因時而動,摧敵陷堅,折衝于外。」
3.商代對監獄的別稱。《太平御覽.卷六四三.刑法部.獄》:「《博物志》曰:『夏曰念室,殷曰動止,周曰稽留,三代之異名也,又狴犴者亦獄別名。』」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動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