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戶外生物教學策略(美國)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Outdoor Biology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OBIS (USA)
作者: 李田英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戶外生物教學策略是一九七○年代,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資助,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所發展的科學課程;此課程的目標為藉由戶外的科學活動,傳布生態的觀念,以提醒人們注意到生態平衡及有限的自然資源。主要的適用對象為十至十五歲的青少年。戶外生物教學策略與其他課程不同之處有二點:一是所設計的教學活動地點均是人為的且是易於取得的,例如草地、水池、花園等;二是此課程不僅可供學校使用,也可供其他活動採用,例如童軍活動、露營、社區的休閒活動等。
  此課程藉著科學活動融合理化與社會科學、藝術、休閒及心理學,以了解生態問題。運用各種教學策略及技巧以研究環境。所有的教學活動均以對摺式的活頁呈現市撰有指引介紹該教學活動相關的科學知識。每一對摺的活頁為一個學習活動,活頁內容包括簡單的生物背景之介紹、探討的問題、所需教具及材料、事先的準備、教學活動、學生的想法、追蹤活動及下一個活動、每一活頁內附有活動卡及器材卡。此課程已有近二百個教學活動,這些活動可分六大類,即食物鏈、自然的再循環、族群、生命週期、人口與適應。每一教學活動均可單獨使用,教師也可將教學活動自組成教學模組(modul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戶外生物教學策略(美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