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青空教室(日本)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方献洲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青空教室」為第二次大戰之後,日本各都市大部分的中、小學校舍因空襲而被燒毀,不得不在野外克難式的進行教學,因無屋頂,故稱之為青空教室。迨至一九四七年,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後,新設中學校之校舍不足,亦借用小學校舍、分段輪流上課,或利用倉庫、雞舍甚至於馬房當教室等非正常上課方式,到處可見,亦稱之為青空教室。
  日本文部省為了解校舍不足之實情,曾於一九四九年七月對六三制學校建築物實際面積進行調查,結果全國市町村中校舍面積達應急最低基準(平均每一位學生零點七坪)的學校,約占百分之二十,達應急最低基準以上最低基準(小學生每人零點八五坪,中學生每人一點三坪)也只占百分之四十七而已。文部省以達成應急最低基準為目標,設法編列預算,一九四九年度獲得補列預算十五億圓,一九五○年又獲得四十五億之預算,使每一學生有零點七坪的教室面積之後,青空教室的問題才得以解決。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青空教室(日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