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馬克斯.卜蘭克教育研究所(德國)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Max-Planck-Institut für Bildungsforschung (Germany)
作者: 嚴翼長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馬克斯.卜蘭克教育研究所源自馬克斯.卜蘭克研究所。該研究所的前身為威廉皇帝科學促進會(Kaiser-Wihelm-Gesellschaft zur Förcherung der Wissenschaften e.v.),最初於一九一一年成立於柏林,設有若干研究所,尤其著重自然科學的研究。該促進會往第二次大戰結束後於一九四六年由同盟國管制委員會下令解散,但是到一九四八年又恢復設立,改稱為馬克斯.卜蘭克學術發展協會(Max-Planck Gesellschaft),以哥廷根(Göttingen)為總會的地址。該協會在全國有大學的地方設立研究所,往往和大學合作。
  馬克斯.卜蘭克教育研究所設在西柏林。該研究所分成若干小組(Arbeitsgruppe),分頭進行研究課程的理論與改革方案、職業教育、師範教育、學校建築、高等教育以及西方國家的教育制度,作為教育改革的參考。他們發表一系列專題報告(Studien und Berichte)供各方面索取。
  馬克斯.卜蘭克教育研究所從事教育學術之研究作為各邦政府釐訂教育政策時參考之用。該研究所在發展過程中有三個時期不同的組織原則:最初是按學科分組成立研究室;後來覺得欠恰當便按課程組織研究室;最後便迎合新時代需要按跨學科的科學研究範圍設立研究室。目前設立的研究室共有五個:教育社會化、學校教育、教育管理及教學、教育經濟學、教育和工作。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馬克斯.卜蘭克教育研究所(德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