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舊記整理處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李紅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舊記整理處係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由日本關東軍在中國東北地區扶植的偽滿洲國所建立的歷史檔案館,1938年3月在瀋陽成立。原名為國務院舊記整理處。該機構負責收集、整理、保管東北地區的明清檔案以及偽滿政權境內各級官署和地方機構形成的檔案。其所藏的檔案中有明代的奏稿,清代的原藏於瀋陽故宮的滿文老檔、盛京內務府檔、黑圖檔、旗務冊檔及東北三省的總督檔案,中華民國期間的奉天、吉林、黑龍江、熱河四省的公署、稅務監督署、交涉員署和縣政府等機構的檔案,稅捐、海關、商會的檔案和蒙務檔案、俄文檔案以及公報等,共存有4,000,000餘件。該機構自成立以後,一直到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這期間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對其中的1,500,000餘件檔案進行了整理。但是對檔案的使用卻嚴格控制,僅提供給官方各機關人員和少數的學者使用。1949年後,該機構的全部檔案先是由東北檔案館負責保管,後來分別移交給遼寧省檔案館、吉林省檔案館和黑龍江省檔案館。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舊記整理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