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文化生態學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ultural Ecology
作者: 詹棟樑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生態學」(ecology)名詞,為德國生物學家赫克爾(Ernst H. Haeckel, 1834~1919))所創,他於一八七○年所發表的〔關於動物學的發展過程與課題〕(Über Entwicklungsgabng und Aufgabe der Zoologie, On Developmental Process and Task of Zoology)一文中提出,含義指生物與其所生存的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
  「生態學」的觀點被應用到文化學裡來,形成「文化生態學」。但是這個名詞卻到一九五五年才由德國文化學家司特羅德(J.H. Steward)所提出。其理論研究的重點是:適當的環境所導致的文化變遷。
  司特羅德對於「文化生態學」的意義,在使用上與其他的生態學,如社會生態學(social ecology)、人類生態學(human eclolgy)稍有不同。其他生態學極強調生態環境的利用,而斯提瓦特的「文化生態學」是想解釋具有地域性差別的一些特別文化特徵,及文化模式的來源,而不是把一般性的原則應用到任何文化環境的情況上去。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文化生態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